跳至網頁內容

國家圖書館古籍資源
查看所有項目查看所有項目
 

國家圖書館館藏豐富,尤以典藏古籍善本聞名。「國家圖書館古籍資源」展示國家圖書館部分數碼古籍資源,包括金石拓片、年畫和地方志等。香港公共圖書館把部份資源上載至「多媒體資訊系統」,讓市民可以通過香港公共圖書館網站認識古籍資源和欣賞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瑰寶。

檢索國家圖書館古籍資源館藏內的項目


相關資料:

「國家圖書館古籍數碼資源」主題網站
https://mmis.hkpl.gov.hk/nlc  主題網站

 

國家圖書館藏《慶賞昇平》

國家圖書館藏《慶賞昇平》

國家圖書館藏《慶賞昇平》爲清內府彩繪戲曲人物圖譜,多出于徽班劇目中的實際扮相。據其畫法、風格,應爲咸豐、同治間內務府造辦處所屬畫院處宮廷畫師作品。其中有《普天樂》二十三幅、《千秋嶺》六幅、《蔡天化》十二幅、《反西涼》十幅、《泗州城》十二幅、《太平橋》八幅、《空城計》十幅、《玉玲瓏》六幅、《落馬湖》十幅,共九種劇目九十七幅。劇目之下有小字"穿戴臉兒俱照此樣"墨字一行。京劇大師梅蘭芳與戲曲專家周贻白舊藏數幅,故宮博物院亦藏兩冊。據考,四處所藏均屬一整套戲中的人物圖譜。惟一區別是故宮所藏無"穿戴臉兒俱照此樣"小字。此行小字當是圖譜從清宮流散後,書賈爲牟取高價所加。

圖譜所繪穿戴與故宮所藏戲衣、頭盔等實物相符,人物神態,刻畫極爲精細,戲衣刺繡考究,繪制精工,當爲進獻清宮帝後御賞之物,是研究京劇早期行頭、臉譜的珍貴史料。

 
國家圖書館善本特藏精選

國家圖書館善本特藏精選

國家圖書館館藏豐富,尤以典藏古籍善本聞名。「國家圖書館善本特藏精選」匯集國家圖書館提供的42件特選珍藏,分爲「善本古籍」、「敦煌遺珍」、「金石拓片」、「古代輿圖」和「中國少數民族文獻」五大類。這個網上展覽讓讀者更深入認識中華文化,感受中國古代文明之美。

 
國家圖書館地方志特藏

國家圖書館地方志特藏

「國有史,方有志」。地方志作為「一方之全史」、「地方百科全書」,是中國傳統文化典籍的一部分,也是我國獨有的文化傳承載體,蘊含豐富的信息資源。地方志有系統地、完整地、真實地記錄和重現了地區的歷史與當時狀況,是地方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的生動寫照,對於宣傳推廣地域文化有着重要作用。

「地方志」特藏的專題圖片數量達到三百多萬頁,包含陝西、山東、湖北、雲南、貴州、新疆、江西、青海等地的方志,種類包括通志(存目)、府縣志、鄉鎮志、山水志等,既有古籍方志,也有新 編方志,詳盡反映各地數百年間政治、經濟、軍事、人文、山川、地理、任務、謠諺、方言等領域的民生省情。

 
國家圖書館金石拓片特藏

國家圖書館金石拓片特藏

國家圖書館的金石拓片種類齊全,數碼影像館藏多達29000餘幅,上自漢代下至當代,內容包括歷代墓碑、墓誌、造像、畫像,以及王羲之、顔真卿、蘇軾、米芾、趙孟頫、董其昌、清高宗(乾隆皇帝)和翁方綱等名家的墨寶。

「金」是指鐘鼎等金屬器物,而「石」則指碑碣石刻。早於先秦時代,古人已在龜甲、獸骨、青銅、石材上鐫刻或書寫文字。爲完整保存原物的模樣,古人發明了傳拓技術,用紙、墨和傳拓工具將器物上的文字和圖案捶印下來,成品稱爲「拓片」。由於拓片如實展現原物的圖文,規格形狀與原物無異,藝術和文獻價值甚高,歷來爲學者和收藏愛好者所重視。

 
國家圖書館年畫特藏

國家圖書館年畫特藏

「國家圖書館年畫特藏」收錄約300幅年畫,題材包羅萬象,涵蓋生活風俗、歷史故事、神話傳說、吉祥節慶、神像紙馬和幽默諷世等內容。

年畫在中國歷史悠久,相傳早在漢代便已出現。據古代文獻記載,民間年畫起源最早的角色是「門神」。傳統年畫以木刻水印為主,大多線條簡單,色彩鮮明,展現拙樸的風格和熱鬧的氣氛。年畫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而且蘊藏豐富的文化內涵。